首页 > 方法论 > 详情

简述旅游景区中旧建筑布展的七种落地形态

一直以来,景区中的闲置旧建筑虽为一大人文旅游资源,却常常被景区管理者忽视,同时它也是易于挖掘文化内涵、易于开发、利用的一大资源,因长期闲置,其应有的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均无法发挥,是景区亟待开发、挖掘的金矿。

景区中的闲置旧建主要分为古建、仿古建,及各大赛事、展会遗留的建筑。本文将围绕这三类旧建筑的开发及应用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并给予合理建议。

一、 文物引导型模式

需求分析: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遗留了相当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这其中为数不少的古建位于景区内,这些景区内的古建如何在当今发挥其作用,是景区管理者不得不思考解决的问题。

模式释义:文物引导型模式,是指在不影响古建筑修缮、不违反国家、省、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古建内部布展利用。

适用条件:古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适宜的建筑体量(单体建筑进深不浅于4.5米,宽度不短于4.5米,总面积不小于20平米;高度不低于2.5米)+适用的建筑格局(具备可进入性,利于游线规划)+文化特色

典型案例:北京智化寺自建国以来,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修复工程。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充分保护古建的基础上,对内部也进行了还原及合理布展利用。

内部布展利用了展板、展柜及现代化技术手段。

智化寺内部展板.jpg

智化寺内部展板(图片来自网友实拍)

智化寺内部展展柜.jpg

智化寺内部展展柜(图片来自网友实拍)、智化殿LED影壁(图片来自网友实拍)

智化寺内展陈设计中,严格执行文物建筑保护相关规定,未对顶部进行吊顶设计,即是对顶部的保护;另对地面进行垫高保护;立面布展未对墙、顶、地进行附着受力,对墙面也实施了相应保护措施。

顶部保护.jpg

顶部保护(图片来自网友实拍)

模式实操:光影侠于2012年完成的曾国藩故居博物馆展陈项目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新潇湘八景之一。我们针对相关文物进行等级划分,从而根据相应等级进行合理策划利用:对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厚堂),我们以保护为主,主要对其进行情景还原类展示;而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玉堂),我们使用了改动更大的展示方式,如互动化体验展示、数字多媒体虚拟展示等。

富厚堂中的曾纪泽书房.jpg

富厚堂中的曾纪泽书房,光影侠采取了场景还原的展示方式,图为改造前实拍及设计效果图。

富厚堂中的欧阳夫人卧室.jpg

富厚堂中的欧阳夫人卧室,光影侠同样采取场景还原的展示方式,图为改造前实拍及设计效果图。

金榜题名互动区域.jpg

白玉堂 金榜题名互动区域、曾府如意锣

此区域光影侠在还原曾国藩中进士场景的同时,增加了互动化体验展示方式:游客参与鸣锣,短信互动、电子照相金榜高中求好彩头。图为设计效果图。

光影侠在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玉堂)应用数字多媒体的过程中,避免生硬的搬用科技,而是很注重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虚拟和现实的结合,融科技于场景才能让游客有极致的体验。例如室内的展陈设备——屏风中镶嵌液晶电视,播放曾氏祭祖和曾国藩中举的庆贺场景,多媒体融入环境而不露痕迹;运用仿古数字沙盘展示曾氏风水文化和地理位置;多媒体艺术装置以及语音设备展现曾国藩出生传说“巨蟒投胎”;电子翻书展示曾国藩的名师们等。

仿古数字沙盘.jpg

屏风+液晶电视 示意、仿古数字沙盘 设计效果图

二、 历史软更新模式

需求解读:一些景区管理者的思想前卫、紧跟市场潮流,他们认为若要满足游客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仅在古建中进行常规布展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历史软更新模式就可以满足这部分景区古建的改造需求。

模式释义:历史软更新模式,是指在景区已修缮古建的基础上,对其内部进行创新型改造、利用。

适用条件:古建+创新意识+文保相关专业技术团队+资金支持(每平米改造费用需4000至10000元)

典型案例:北京智珠寺建造于明代永乐年间,是皇家御用印刷和收藏经书的地方。直至2007年比利时人温守诺开始对其进行修缮改造,经过5年时间,终于将建筑外观恢复成原先模样。而智珠寺内部经改造后,变成了集画廊、会议、餐饮、客房等功能的精品酒店。

image029.jpg

手工拆下、清洁成千上万的砖瓦木料,再对其进行编号并按顺序码放,与配套购买的新料一起按旧图纸重建。(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宿描”《见宿|一个比利时人,在故宫隔壁修文物》)

修复吊顶彩画过程.jpg

修复吊顶彩画过程(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墨问素简生活”《修旧如旧——智珠寺》)

修缮后智珠寺天王殿外观.jpg

修缮后智珠寺天王殿外观,现作为举办活动的场地、殿侧景观小品

(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墨问素简生活”《修旧如旧——智珠寺》)

东面厢房改造成为会议室和画廊.jpg

东面厢房改造成为会议室和画廊             后殿改造为了休息室,供客人小憩使用

(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墨问素简生活”《修旧如旧——智珠寺》)

餐厅改造前后.jpg

餐厅改造前后(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墨问素简生活”《修旧如旧——智珠寺》)

image051.jpg

画廊布展(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宿描”《见宿|一个比利时人,在故宫隔壁修文物》)

模式实操:光影侠于2016年规划设计的东四区域规划展示馆,在保护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外建进行了局部调整,在复原当代的四合院的基础上,对外建的使用功能进行了修改,以设置外廊、玻璃、门厅的方式将建筑内部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可不经过室外能穿梭整个空间的效果。这一较为大胆的创新改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整体风貌,美观了建筑形态,更增加了建筑的可使用度,最大化利用了空间。形成了居民活动中心、文化交流平台、主题临展空间三大板块,实现了东四区域规划展示馆的相关功能。

东四区域规划展示馆展示厅.jpg

东四区域规划展示馆展示厅 院落上方增加玻璃顶罩,鸟瞰、室内设计效果图

改造前现场照片及设计效果对比.jpg

改造前现场照片及设计效果对比

三、 名楼焕新模式

需求分析:许多自然资源优质的景区在自身的地理至高点都存有一座历史遗留的观景楼宇,或是随时间流逝,原有的楼宇不复存在,但又在旧址上复建。这些楼宇通常具有较高知名度,其中不乏闻名内外、甚至历代文人骚客为其挥毫泼墨即成千古名篇的楼宇。而针对这部分历史文化名楼,内部的布展模式又与上述两类古建模式有着极大不同。

模式释义:名楼焕新模式,即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地位的楼阁中进行布展的模式。

适用条件: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楼+适宜建筑体量(楼层不少于二层,每层面积不小于20平米、层高不低于2.5米)

典型案例:岳阳楼因北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名留千古,其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其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后虽历经多次重修,独特的盔顶结构始终未变。岳阳楼在唐朝以前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成为文人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游人至此,不仅是欣赏名楼建筑、品味良辰美景,更是为了登高望远、体味先人千余年前写下经典名篇时的心情。故楼内布展古朴简洁,以木刻楹联、经典名篇为主。

岳阳楼外观.jpg

岳阳楼外观 、 一层 木刻《岳阳楼记》、木刻长联

(游客实拍图)

image064.jpg

岳阳楼景区航拍(图片来自网络)

模式实操:光影侠于2017年完成的望海楼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位于山东省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据《费县志》中记载“望海楼,在平仙顶北,峰极高峻。平明时,映日光,可望东海。左为华劈顶,右为旗杆山(化仙崛东)。”相传此楼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当时唐玄宗东封泰山,蒙山陪祀,盛况空前。后及宋、明两代又曾复建。2016年完成重建的望海楼,就是依照明代望海楼造型进行还原的。

人们慕名前往历史名楼观光游览,希望在这些目的地找到诗词经典中所描述的楼阁之雕梁画柱、景象之气势恢弘。光影侠在望海楼的布展设计过程中始终考虑应如何平衡游客观展与观览建筑、美景的关系。

重建中的望海楼.jpg

重建中的望海楼

望海楼观日出.jpg

望海楼观日出(图为游客实拍)、望海楼外观(图片来自“图行天下”网站)

首先,光影侠对蒙山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其分门别类在望海楼的不同楼层中展示。展陈策划时,我们尽量以点盖面地介绍重点内容,而非像常规博物馆布展中那样系统地将繁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物故事娓娓道来。如,一层主要展示蒙山历史文化。

image074.jpg

望海楼一层展陈策划 轴测图

第二,光影侠结合近年来的国学热,根据望海楼本就是历史名楼的特点,充分挖掘蒙山文化特色,再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将其展现在游客面前。在蒙山丰富的文化中,提炼出最具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蒙卦”,将焦点聚集在如何将抽象的蒙卦简洁明了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如“天赐圣景”区域,就是蒙卦具象的展现方式:蒙卦,起源于伏羲初到蒙山之时,看到天地雾蒙蒙一片,遮光,墙面做出一八卦造型剪影,正午之时,阳光从镂空中射出,投在展区地面,在地面可照范围处,设立地面展板,当镂空光正对展板时,达到最佳观赏点。平时供游客点评。

天赐胜景.jpg

左为玩法示意图,右为“天赐胜景”效果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雕光刻影呈奥妙——采取特殊造型进行部分遮光,利用原自然光透射出卦爻造型或山形地势,投影在展区地面,营造出神奇效果。

第三,光影侠在展陈中加入了适当的互动项目。如,四层的书法交流互动区,游客可在此提笔临摹大家名篇。

image081.jpg

四层 前言造型墙+书法互动区

四、 后赛事场馆利用模式

需求分析:大型赛事、会议活动既能推广城市的文化,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又能为其周边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同时还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但赛事、会议过后,由于缺乏规划,很多场馆缺乏持续动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就逐渐凸显,如何利用,这就需要用创新思想来平衡。

模式释义:后赛事场馆利用模式,是指根据旧建筑自身特点对其内部进行主题定位及布展设计,结合外部环境及运营特点,对其进行综合风貌改造及氛围营造,赋予新的活力。

适用条件:闲置场馆+优美的景区环境+改造意愿

典型案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本是2010年世博会城市未来馆,而城市未来馆的前身则是1985年建成的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被永久保留的主题场馆之一,未来馆的用途经过严密论证和审慎决策之后,才将其定位为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烟囱内部.jpg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烟囱内部,设计团队利用了之前加固的烟囱下部30米空间,做了一个螺旋的展廊。(图片来自网络)

公共艺术空间造型.jpg

公共艺术空间造型(图片来自网络)

不定期举行艺术展览.jpg

不定期举行艺术展览(图片来自网络)

室外艺术氛围营造.jpg

室外艺术氛围营造(图片来自网络)

模式实操:潍坊海洋知识博物馆原为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国家馆,世博会结束后赠与山东潍坊,于12年8月完成整馆迁建至潍坊滨海开发区。光影侠在对建筑进行了实际勘察、测量后,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考虑到其位置距离海岸线仅几百米,且大部分游客的旅游目的为海边娱乐、度假,终将建筑内部主题定位为海洋科普馆,旨在“未见海,先知海”。重新对馆内布局进行了设计,实现了闲置旧建筑的充分利用。

迁建后的马来西亚馆作为中马友谊的纪念馆,在2016年正式落成,这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又成为游客的一个好去处,也成了潍坊滨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image098.jpg

建成后的潍坊海洋知识博物馆,外立面风格及环境设计(图片来自网络)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创意设计.jpg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创意设计(左图设计图、右图改造前现场图)

情景化打造4D影院.jpg

120°弧幕与木质航海船造景相结合,情景化打造4D影院(左图设计图、右图改造后游客实拍图)

image108.jpg

海洋鱼群.jpg

运用海洋鱼群的概念设计序厅,鱼群穿插游动,寓意生命与团结,象征中马友谊。吊顶运用鱼群游动的线条感装饰。(上图为设计效果图、下左图为改造前现场图,下右图为改造后游客实拍图)

五、 泛文旅综合体模式

需求分析: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大体量建筑,如综合市场、大型便民市场等失去了其原有功能存在的意义;一些景区在建设初期盲目建造标志性大体量建筑,但事后由于缺乏详规,导致建筑闲置。那么这部分闲置旧建筑如何进行合理利用,是值得深思、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式释义:泛文旅综合体模式,即在较大体量的旧建筑内进行改造,将其打造为具有游客服务、博物馆、休闲、娱乐、商业售卖等综合功能的集聚地。

适用条件:大体量(单层面积不小于500平米,总面积不小于1000平米;层高不低于3米)+年均游客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资金支持(改造费用需每平米3000至10000元)

典型案例: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其前身是南京白云亭副食品市场,在功能转移后,拆与不拆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经各方专家团队研究、论证,最终决定将其改造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而不是拆除之后重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该文化中心在原南京白云亭副食品市场建筑内整合了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及区级的图书馆、美术馆、小剧场等功能,并将其建筑外观也进行了合乎主题的风貌改造。这一原先市民的食品“菜篮子”在社会日益便利的生活条件舞台背景下,最终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了市民的精神“菜篮子”。

坡道改造前后对比照片.jpg

坡道改造前后对比照片(图片来源:订阅号“AAAPLUS”《 白云亭,设无涯——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

原有的汽车货运坡道改造为了图书馆,挖掘了特殊形式交通空间的使用价值,暗合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寓意。

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jpg

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图片来源:筑龙网站)    城市展览馆(图片来自网友实拍)

沿街立面改造前后.jpg

沿街立面改造前后(图片来源:订阅号“AAAPLUS”《 白云亭,设无涯——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

南立面改造前后.jpg

南立面改造前后(图片来源:订阅号“AAAPLUS”《 白云亭,设无涯——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

模式实操:光影侠于2015年进行规划设计的清城文化旅游交流中心,位于河北唐山清东陵景区内,经对现场的勘察,我们发现其建筑具有体量大、空间大、挑空高三大优势;并经对清东陵景区调研后,得知其缺失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游客休闲、服务接待等配套设施。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项目定位为旅游综合体,其中包含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清朝历史文化博物馆、清东陵康熙大帝历史博物馆、清东陵风水建筑博物馆、清朝名人历史博物馆、满族文化街区等。并结合其主题定位,对其外观风貌进行了设计改造。

交流中心前厅设计效果及现场照片.jpg

交流中心前厅设计效果及现场照片

独特的清城风水背景(“龙脉”壁雕)与皇室独有的25方玉玺造型(中间大玉玺雕刻满汉的“清城”字样),整体呈现庄重与震撼的空间氛围,同时,与清东陵形成统一与连贯,整体呈现风水学“天人合一”意境氛围。

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效果及现场照片.jpg

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效果及现场照片

以皇室礼仪文化元素为提取蓝本,将经典元素——黄罗伞运用于入口处咨询区域的设计中,寓意“以皇室至高礼仪,迎接八方来客”。

image138.jpg

清东陵康熙大帝博物馆轴测图

image140.jpg

清东陵康熙大帝博物馆序厅,作为整体展馆的引入部分至关重要。本案序厅高度还原故宫乾清宫室内样貌,以龙椅为场景核心,大殿装潢金碧恢弘,给人以视觉冲击感与历史情境带入之感。

城墙烽火元素.jpg

展厅“文治武功”部分内容体量较大,是展厅的主体部分,展示了康熙在位期间的重大功绩,设计整体运用城墙烽火元素,烘托激昂的情绪。

image146.jpg

展厅的最后部分展示的是康熙帝的功过评说以及盛世太平的繁荣景象,整体设计偏向概念氛围设计,使观览者产生内心共鸣及文化归属感。

image148.jpg

此处为展厅的中厅部分,由此开始将进入清东陵建筑文化展示区域。建筑文化以儒家礼制思想为统领,正前方的概念墙以青铜鼎纹饰为设计主体,突出王权的至尊地位,同时运用礼器纹饰将地面与屋顶相衔接,打造整体感。同时也为满族皇室后代提供祭祖之所。

image150.jpg

用作多功能厅的会馆式戏楼

image152.jpg

4D影院外部设计

1. 皮影戏动态表演窗口:影院宣传海报的展示区与清代建筑构件相融合,使之整体形式外观不突兀并具有展示与宣传的作用。

2. 海报区域:影院宣传海报的展示区与整体设计风格相连接,海报内容随着影片的更新而替换。

image154.jpg

4D影院内部设计

无论成人还是小孩,来这里首先目的是来旅游,其次是感受历史和文化,通过4D影片给他们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文化穿越。

满族文化风情街设计效果图.jpg

满族文化风情街设计效果图、民俗文化体验街设计效果图

image160.jpg

image162.jpg

建筑外观改造设计及现场照片

六、 博物馆聚落模式

需求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的扩张,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许多大型工厂搬离城市,转移到远郊;一些传统行业,为发展工业旅游而建设符合企业自身气质的仿古建筑聚落。旧厂区需进行合理开发及利用;仿古建筑聚落需与行业、企业文化内涵相融合。两者皆需满足市场要求,打造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式释义:博物馆聚落模式,是指针对旧建筑聚落,挖掘、梳理其文化内涵,赋予其恰当的主题定位,并围绕其主题将建筑聚落由内至外地量身改造,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博物馆聚落。

适用条件:旧建筑聚落+文化内涵+主题定位+创意+资金支持(改造费用需每平米3000至10000元)

典型案例: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后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image164.jpg

798艺术区平面图

798大门.jpg

798大门、艺术区风貌及小品(图为网友实拍)

798艺术区“布达佩斯”内展览.jpg

798艺术区“布达佩斯”内展览、798艺术区“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内展览(图为网友实拍)

模式实操:2015年光影侠参与的牛栏山•北京二锅头文化苑项目,厂方需要我们在一片10000平米的空地上规划设计出仿古建筑聚落,作为其工业旅游基地。经现场勘查及研究、分析,我们根据其建筑自身特点及企业文化内涵、结合老北京传统文化,最终为其规划出“一带”——水系文化景观带,“两轴”——南北建筑轴、东西园区轴,三园”——“福”、“禄”、“寿”文化园林,“四核”——分别以白酒文化、传统工艺、企业风采、酒道商务为核心的室内展陈。

image178.jpg

“一带”:由南往北一条水系景观文化带贯穿全苑。

image180.jpg

两 “轴”:苑区的规划遵循南北建筑轴和东西园区轴;四“核”:一 “核”为魁胜号馆包括序厅、酒史馆和酒史研究室;二 “核”为义信号馆,包括二锅头文化馆和工艺体验馆;三 “核”为公利号作为牛栏山二锅头企业馆;四 “核”为富顺成建筑体,综合了酒道馆和商务馆,为传统的四合院形制。

image182.jpg

三 “园”:营造“福、禄、寿”三大文化园。

image184.jpg

福海园效果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园林讲究天地人和谐共生,追求建筑和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在造园中,不娇柔、不造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image186.jpg

义信号馆一层“清运码头”利用现代微缩还原技术,生动再现明清时期牛栏山古镇漕运码头上的盛景。

image188.jpg

义信号馆二层的小剧场播放定制视频内容:以“高粱精灵”为主线,通过演绎其形态从颗粒变成酒水,还原酿酒全过程。

论酒斋及会客厅设计效果图.jpg

富顺成 论酒斋及会客厅设计效果图

七、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需求解读:随着时代的迁移、社会的发展,许多小型建筑原本的功能属性也逐步失去了应有意义。为其注入公共服务功能不失为既利用旧建筑资源、又节省新开发支出的两全其美好方法。

模式定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即在景区旧建改造中注入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的模式。

适用条件:小型旧建筑(单层面积不大于100平米,总面积不大于500平米) +区位优势(距城市中心、商业圈、学校或居民区直线距离小于5公里)+适用公共服务型主题

典型案例:刘鸿典建筑博物馆前身是辽宁省院背后一条小巷海口街旁的一座小锅炉房。因辽宁省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蓝天工程”,这座锅炉房面临着拆除。经过专业团队的改造,它转变为市民传播建筑文化的公共文化阵地。虽然它不能再为周边居民的冬天进行室内供暖,但却有机会能使城市的老街道、老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供暖。

刘鸿典建筑博物馆.jpg

内部展示设计,保留、完善了原有钢架结构,除本身为旧物合理利用外,也站在建筑博物馆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新时代建筑改造设计、利用的思考。(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UED城市环境设计”《博物馆唤醒旧建筑,海口街复兴老社区》)

大台阶.jpg

连接一层和夹层的“大台阶”既是交通要道,又是汇报、举办交流活动的观众席、互动区域,还是读者阅览书籍时的座位。(图片来源:微信订阅号“UED城市环境设计”《博物馆唤醒旧建筑,海口街复兴老社区》)

模式实操:光影侠于2017年完成的北京外城东南角楼项目,位于东城区北京火车站东南。其修建于公元1553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城墙于1957年后拆除。北京市文物局于2012年启动外城东南角楼的复建工程,2015年底完成建筑主体复建,但届时楼内功能尚未确定。直至2016年4月,经多方调研,终确定将其内部作为公共图书馆使用。随着历史的变迁,东南角楼最初的使命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最北京书馆”使它为北京市民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去了浓浓的京味儿情谊。

由于进行角楼建筑复原工程时根据不改变原状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民国年间修缮后的旧貌。但整体建筑空间不便于利用,举架低、建筑内无窗、建筑死角多。

现场踏勘照片.jpg

现场踏勘照片

光影侠采取了四种方法解决以上问题:一是使用了水纹不锈钢吊顶,在满足消防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水纹不锈钢漫反射原理,增大照明效果,增强景深效果,遮盖了层高不足的瑕疵;二是通过功能灯光、艺术灯光增加局部灯效,并通过反射增加部分光照效果,从而弥补自然光照不足问题;三是将死角区域合理规划在开放区以外,使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四是充分利用墙体、区域隔档作为书架,不再单独设置书架,使阅读区域更开阔。

设计效果图及现场竣工照片.jpg

设计效果图及现场竣工照片(一层水纹不锈钢吊顶)

现场竣工照片.jpg

现场竣工照片(二层功能灯光、艺术灯光的运用)

image216.jpg

一层功能分区图(将相对狭小的死角空间划分为非公共开放区)

image218.jpg

二层功能分区图(将相对狭小的死角空间划分为非公共开放区)

现场竣工照片2.jpg

现场竣工照片(二层墙体、隔挡书架)

阅览区设计效果图及竣工照片.jpg

阅览区设计效果图及竣工照片

一层小讲台区域施工前现场照片及设计效果图.jpg

一层小讲台区域施工前现场照片及设计效果图

小结

无论是景区内古建、仿古建亦或是各大赛事、展会遗留的建筑,其背后都是一段历史的积淀,如何使这些建筑既履行其传承历史的“前世”义务,又分担景区旅游功能的“现世”责任,是值得旅游开发者与景区管理者深思的问题,也是景区内旧建应用的根本意义。

本文简单介绍了光影侠近年来旧建筑应用方面的一些工作内容,粗浅地总结归纳了旧建布展的七种模式,希望能在旧建筑的利用方面为景区管理者带来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