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非文化遗产大展国家博物馆开幕
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首个“京味儿”非遗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参展项目包括43个国家级、37个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5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中国书法、中医针灸、中国篆刻和中国皮影,共计近260件(套)作品齐整亮相。

展台
技艺符号变成人文场景
作为北京市举办的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作品最丰富的传统文化类展览展示活动,“京味儿”大展从6月9日14时至6月17日17时,参观者可到国博现场免费领票参观。
“京味儿”大展面积达2000平方米,整个展区被划分为雕錾塑作、扎绘织绣、琴棋书画、传统医药和表演竞技五个展示单元。
现场布置的几个特装展台尤其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展台,好似把“同仁堂”搬到了现场,侧柏炭、优尤肝、海风藤……一排排药抽屉醒目而立。
布置得最为雅气的,当属“钧天坊”古琴制作技艺展台。古琴悬于壁上,梅花屏风立于一端,诗香茶花,抚琴弄音,乐音袅袅……一幅古代人文场景活灵活现跃然眼前。
“我们特意为大家呈现一种人文场景,希望将这种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单连青说。
作品
“一大一小”展非遗奇绝
展览中的最大展品是一座由紫檀雕刻的完整三进院落四合院,长7.4米,宽5.25米,高1米,精致而壮观。据介绍,为了让这套四合院暂时“落户”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6月7日晚上用了整整一宿时间进行搬运、组装,“大大小小的配件大约有20件,我们用了15个组装箱运进来的。”她说。
最小的展品“面人汤”核桃面塑《木兰从军》,是“面人汤”创始人汤子博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制作的。木兰从军的场景在半个核桃壳内展开,整个作品连同核桃壳直径不到5厘米。透过放大镜,能够看到木兰精神昂扬,正扬手挥鞭,准备策马奔腾,被风吹起的披风栩栩如生,细微到木兰的眉眼也清晰可见。
传承人
近百位能工巧匠秀绝活
国博的展览方式一直是以静物展示为主,这次“京味儿”大展是在国博举办的首次有传承人参与的非遗展览活动,40个项目的近百位传承人在现场大秀绝活。
在象牙雕刻技艺展台,传承人柴慈继正拿着一块半成品的牙雕,屏气凝神地刻画着。
“景泰蓝工艺引入了传统绘画、镶嵌、雕刻等工艺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制作工艺有百余道……”在景泰蓝工艺展台,几位美术师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
人气儿旺的还有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展台。“我们坚持‘上午不采、阴天不采、雨后三天不采’的‘三不采’原则……”工作人员细细介绍着,醇厚回甘的“裕泰香”在空气中愈加浓郁……
“叮叮叮叮……”王麻子剪刀展位处的师傅抡起小榔头开砸。那边厢,北京皮影艺术剧团带来的皮影戏,在铿锵的锣鼓点儿声中开场了……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
- 上一篇:到美术馆赴一场玩具之约
- 下一篇:文明古国之印刷术 去博物馆认识“文明之母”
- 徽州特色食品博物馆 挑战你的味觉[2013-09-12]
- 天津老字号将建博物馆[2012-11-10]
- 数字化展演技术打造上海电影博物馆[2013-12-09]
- “体验消费式”构建博物馆展览模式创新——“主动式展览”时代来临[2012-10-22]
- 金融博物馆启示录[2012-09-10]
- 走近数字沙盘制作 探索“中国朱昌”案例[2013-10-22]
- 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之中国刀剪剑博物馆[2013-11-10]
- 大荔夫妇创办石雕民俗博物馆[2013-03-14]
- 新《旅游法》的明令禁止 加速智慧酒店进程[2013-12-16]
- 武术文化博物馆开建[2013-03-0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原天海商务大厦)B座413室
邮编:100007
邮箱: web@shuma7.com
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平台
- “博物馆奇妙夜”中国版北京上演[2013-07-31]
- 雅安博物馆震后损失的思考[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