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大遗址"保护新模式引热议
位于西安市北面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自2010年开园以来,备受外界关注。遗址保护、棚户区改造、主题公园建设、商业地产开发……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关于大明宫开创的全新“大遗址”保护模式究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是对历史文物资源的破坏,至今无法定论。在巨大的争议中,这一新模式正艰难地突破可持续发展之困。

多重元素下的新模式
大明宫建于唐贞观八年,这座面积约3.2平方公里的皇宫,是北京故宫的4倍大,是唐代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尽管其毁于唐代末年的大火,遗址却沉积下来。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西安市决定实施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2010年10月,占地3.5平方公里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总投资达120亿元。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宽阔的草坪与土黄色的复原宫门相交织,其中标志性的御道广场南北长达600米,东西宽达400米,游客在其间散步,就能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象。
这里之前原本是西安一片有名的棚户区,搬迁近10万人,5个城中村,80多家企事业单位。仅搬迁安置费用就达到90亿元。“从遗址区拆迁出去后,老百姓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棚户区上了楼,用上了有线电视、网络、自来水、厕所。 而且,他们中间很多人就被安置在遗址周边。遗址公园环境的变化,给他们提供了大花园式的享受以及就业岗位。”
按照规划,除在城北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公园内的棚户区进行拆迁和安置外,整个遗址区还以遗址公园为核心,在19.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相关产业的联动开发,包括建设商业圈、文化旅游区和中央居住区等多个项目。万科、万达、中建等多家房地产商参与到商业地产的开发之中。

大明宫遗址公园绝大多数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开发商,而遗址公园的建设又能为整个大遗址区带来土地价值的提升。这一模式被项目建设部门总结为:“规划景观环境以提升资源价值”、“调整产业结构以置换人文空间”、“利用经济发展以反馈文化传播”。
- 上一篇:中国首个民营香水博物馆
- 下一篇:曲江助推博物馆之城建设
- 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微”应用[2013-09-12]
- “中国第一王陵”熊家冢遗址博物馆国庆开放[2012-09-13]
- 山西博物院“家居”营销模式后的思考[2013-07-11]
- 旅游行业共绘智慧产业蓝图[2013-11-25]
- 青铜重器入藏上博 青铜器收藏行情看涨[2013-09-05]
- 大明宫"大遗址"保护新模式引热议[2012-11-08]
- 千呼万唤始出来 钓鱼岛博物馆开馆[2013-02-21]
- 创新给了博物馆活力[2013-07-29]
- 博物馆新旅程 为教育护航[2013-10-09]
- 农民工博物馆总面积缩减近六成[2012-07-0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原天海商务大厦)B座413室
邮编:100007
邮箱: web@shuma7.com
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平台
- 博物馆之城建设请顺势而为[2013-09-04]
- 剪纸虚拟博物馆底蕴雄厚不怕盗版[2013-08-20]